9月9日,中共国家能源局党组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以能源转型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署名文章。
文章明确指出,要全力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给力度。稳步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对海上风电基地规划布局进行优化,大力推广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始终坚持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电网建设在规模、布局以及时序上达成 “三位一体”,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以及调控能力,确保新能源装机每年保持 1 亿千瓦以上的增长规模。在 2030 年之前,实现新增能源消费量的 70% 由非化石能源供应,力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每年提升 1 个百分点。
积极推动消费侧节能降碳,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消费侧节能降碳工作,大力实施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节能降碳行动,将腾挪出的用能空间留给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民生领域。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提升行动,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电能替代进程,强化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融合互动,实现到 2025 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达到 30% 左右的目标。进一步完善绿证制度,持续扩大绿证绿电消费。
能源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低碳发展关乎人类的未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精心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对能源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部署与要求。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以能源转型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深刻认识我国能源转型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新时代以来,我国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能源转型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用能需求,有效地支撑了美丽中国建设。
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大幅跃升。新能源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装机规模较 10 年前增长了 10 倍,连续多年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约占全球的 40%,推动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地超过了火电。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 3 万亿千瓦时左右,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1/3,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超过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风电光伏产品已覆盖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风电光伏发电成本 10 年分别下降 60% 和 80%,有力推动能源转型成本大幅降低,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建成了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制造体系,量产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超过 25%,海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达到 18 兆瓦。全面掌握大型三代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第四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百万千瓦水电等一批重大工程投入运行。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 “新三样” 年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助力我国产业链优势不断巩固增强。
有力支撑美丽中国建设。人民生产生活绿色用能保障持续强化,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接近 80%。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 9 年稳居世界第一、保有量超过 2000 万辆。全国燃煤锅炉减少 80% 以上,95% 以上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排放水平与天然气发电机组相当。持续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成品油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以深化能源领域改革增强转型发展动力活力
健全清洁能源供给保障制度体系。构建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能源开发利用新机制,推动清洁能源生产供给由集中开发、大范围统一输配向区域自平衡和跨区优化配置并重转变,形成优先通过清洁低碳能源满足新增用能需求并逐渐替代存量化石能源的能源生产供给格局。完善不同能源品种之间的互补和替代政策机制,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实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互补、有序替代。健全现代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体制机制,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源网荷储协同布局,优化油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
健全能源绿色消费激励制度体系。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健全鼓励灵活性电源参与系统调节的价格机制,落实好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研究建立健全新型储能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推动发展绿证市场,加强电力市场、绿证市场、碳市场等有效衔接。推动终端能源消费转型由电能替代为主向电、氢、氨等多元清洁替代转变,推动主要用能领域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引擎。
健全能源产业链自主创新制度体系。建立清洁低碳能源重大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突破一批清洁低碳能源关键技术。建立健全清洁低碳能源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以需求端技术进步为导向,能源技术成果评价、转化和推广应用高效协同的政策机制,通过工程化集成应用形成先进技术及产业化能力。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支持资金投入大、研究难度高的战略性清洁低碳能源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
奋力谱写能源转型发展新篇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兼顾当前与长远,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能源支撑。
筑牢安全降碳基础。立足我国资源禀赋,按照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的原则,推动能源平稳有序转型。发挥好化石能源兜底保障作用,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对能源低碳转型的支撑调节作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确保国内原油产量长期稳定在 2 亿吨水平、天然气自给率不低于 50%。完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优化西电东送、北电南送格局,加强油气 “全国一张网” 建设运营。稳步推进煤炭产能储备建设,加快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建设,增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
推动消费侧节能降碳。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优化天然气利用政策。更大力度推动消费侧节能降碳,大力实施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行动,把腾挪出来的用能空间留给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民生领域。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提升行动,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实现到 2025 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达到 30% 左右。进一步完善绿证制度,持续扩大绿证绿电消费。
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巩固拓展新能源产业优势,加强大型风电、高效率光伏、光热等技术创新,推动先进核能、新型储能、氢能等领域前沿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能源新业态、新模式。高质量推进共建 “一带一路” 绿色能源合作,积极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智慧电网等项目落地,加强清洁能源技术和标准体系国际衔接互认。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建设运营好 “一带一路” 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和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 此文章使用图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86 21 3323 1300